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3 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曾博 杨雍琦 段金辉 曾鸣 欧阳邵杰 李晨 浏览次数:503
随着化石能源减少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积极发展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根据权威统计,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在过去的5年分别增长了2.6倍和56倍,累计 装机达到114.61GW 和28.05GW[1],分列世界第 一和第二位。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电力必将由当 前的补充性能源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能源结构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2]。 然而,与传统能源不同,新能源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通常难以准确预测。当大 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后,上述特性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带来显著影响[3-4]。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 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双侧随机性。在传统电力系统中,规划或运 行决策仅主要考虑来自负荷的不确定性。然而,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间歇性发电所占比例较高,因此电力系统在供需双侧都呈现出显著的随机性特征。
2)不可控性。电力系统是一个受控设备众多、 分布广泛、控制精度要求高、未知扰动的复杂系统。新能源发电的进入使电力系统总发电单位数量 大幅度增长,系统中可调度容量与可调度电力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随机扰动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导致系统的可控性降低,安全风险增大。
3)整体性。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上升,传统电力系统“发输配售用”的功能 限将逐渐趋于模糊。利用可控发电机组和需求响应(DR)技术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可以 形成多能源互补的协同机制,实现源网荷多元协调, 从而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智能性。在智能电网的宏观背景下,新能源 电力系统的诸多环节,例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 电动汽车与储能、DR 等,都需要建立在先进的网络 信息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以及大数据处理、云 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因此,整个新能源电力系统 表现出很强的智能性特征。

由于上述特征的存在,单纯依赖供应侧资源的模式要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安全、经济、 高效的要求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挖掘新的可用 资源,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下,促进新能源的高效 利用。DR作为一类市场化运作手段,通 过 鼓 励 电 力用户主动改变自身用电行为,达到与供应侧资源 相同的效 果[5]。作 为 虚 拟 的 可 控 资 源,DR 可与 多种发电类型结合,有效克服因新能源发电随机性及 其与用电活动的时间不匹配性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 的不利影响[6]。


本文将从资源特性出发,总结不同类型 DR对新 能源电力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就新能源电力系 统中 DR的关键问题及科学难点进行分析。最后,结 合中国国情,对现阶段开展 DR应用提出相关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见附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_曾博.pdf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