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人物访谈正文

李庆生:智能配电网应用“领潮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4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053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见到李庆生时,他为人亲和。在交谈中,思路清晰的他,道出了对科研的经历和感受,也显露出这位斯文中年男子严谨细致的作风。

李庆生是同事们眼中的“潮人”,同时也是一个喜欢探索,尝试新事物的技术专家。身为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兼系统技术研究室主任、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库人才,20182月他荣获贵州省首届“创新争先˙科技榜样”殊荣,他不仅工作认真、负责、严谨,还是国家“836计划”课题负责人,代表公司研究了“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项目,突破了我国在多种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协同优化与控制的技术瓶颈,为我国智能配电网应用做出了示范。


2015616日参加法国国际配电网会议。

勇于创新 深入骨髓的动力之源

“从小我就喜欢到处收集电子产品,不管是好的坏的电子表、收音机、录音机,只要落到我手里,都会将它们拆装,研究捯饬。”李庆生说,他从小就是小区里的维修“小达人”。

电脑刚普及的时候,他看到别人用电脑打游戏,觉得是个稀罕事,总想去玩。

后来他攒下零花钱买了一些学电脑、游戏编程的书籍,心想要是自己能编程序就不用花钱了。

“于是利用学校仅有的一两台电脑进行学习、摸索,逐步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汇编语言。”李庆生成功编写了人生中第一个游戏小程序——“大炮打飞机”。

他回忆,在中学时编写的小游戏、人机互动、数据库、绘图等小程序近30个;大学时参与电子功放小改进获学校发明奖励。正是这方面的爱好,从此,探索创新深入到李庆生的骨髓,融入到工作中。

在一次领导需要查看调度数据时,因调度记录是手工填写,作为调度员的李庆生,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相关记录,让他十分苦恼。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发一套方便、快捷、高效的调度运行管理系统。

李庆生组织科室同事多次交流,反复研究,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程序,进行了上百次的修改和调试后,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并成功上线运行。

“系统的运行,使纸质数据转为计算机化,交接班时,可直接在电脑上随时查阅和搜索信息,避免了字迹不清、不规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庆生说,创新并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改变,更注重去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效率。

因工作调动,李庆生离开了电网运行管理岗,来到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系统技术研究室,成立了以他为核心的电网规划技术创新研究团队。

“创新是电网规划、技术研究的灵魂。”到了新的岗位,他对技术创新有了新认识。20134月,得知国家科技部发布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课题研究的“命题作文”时,李庆生十分关注,动起了念想。

于是他一边主动向贵州电网公司申请,一边带领人员马不停蹄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四方、南瑞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学和企业开展主动配电网技术交流,开启863计划”课题申报工作。

细于严谨 贯穿职业生涯的工作作风

“领导说,作为电网调度员,当值期间你就是电网的‘指挥官’,掌握全网的输电命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学毕业后的李庆生,成为一名电网调度员。

从当上调度员那天起,他深知调度容不得丝毫懈怠。不论是电力调度、运行管理、还是创新研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都贯穿于他20多年的职业生涯。

“严谨是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调度员出身的我尤为重要。”李庆生清晰地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天,师傅就给他上了一堂作风课。

正是有了从小的爱好和调度工作严谨细致的作风,为他申报863计划”课题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谈到为什么要申报863计划”课题时,李庆生说:“现有可再生能源已经向集中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式开发转向,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符合现代配电网特点的主动规划、潮流主动管理、分布式能源主动控制等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而且贵州有着很好的能源和条件。”

通过李庆生的主动请缨,与高校、企业的技术交流,最终,经贵州电网公司研究决定,由电网规划研究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四方成立项目申报团队,李庆生担任项目负责人。

“这么大的课题能不能申报成功?”“项目涉及研究专业技术太多”“我们的技术跟得上吗?”……面对种种疑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李庆生总是微笑面对,带领着团队学习先进技术,以会议室为家,精心组织申报材料。

正是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学校科研的理论、电网技术的实践和设备厂家的精诚合作,验证了课题新技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逐渐树立了团队的信心。

从编写项目推荐书、视频答辩等,到申报成功,签订“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任务书,历时十个月,李庆生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无误后上报。

“申报的每个细节,他都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课题组张裕说,李主任对课题申报非常重视,特别是细枝末节问题。

为做好答辩准备,李庆生不仅组织团队收集资料,而且自己苦练内功,连续十多个日夜模拟答辩。在答辩时,作为主答辩的他,从容应答,征服了十余位智能电网专家,成功拿下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这是贵州电网公司首次承担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

课题的成功申报,对于他来说,是理想,也是重任,研究成功将是全国的典范,失败了不仅给国家科研带来损失,公司也会受到影响。李庆生暗暗地给自己打气,“只许成功不可失败”。

敢于攻坚 事在人为的无畏勇气

课题研究启动后,李庆生带领团队实行“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从调研、基础研究、装置样机及调试、示范工程建设及调试、启动投运、到最后课题验收。三年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新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为我国智能配电网应用作出了示范,实现了“能源领域”零的突破。

在课题研究中,针对课题核心部分“主动配电网工况下冷热电三联供机组热电耦合协同控制”难题,李庆生在贵阳、山东、北京等地多次组织召开技术交流会,研究讨论最佳解决方案。

为攻克难点,李庆生通过反复研究实践,在编制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孤岛并离网方案中,根据示范工程的特点确定了水电作为主调频电源的“大孤岛”实验方案和冷热电三联供作为主调频电源的“小孤岛”实验方案。设计了孤岛方式下源网荷互动模式中FCE控制方案、以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及参与源网荷协同控制的模式。

另外,针对标准化的环网柜线路侧无PT(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孤岛并网检同期的要求,李庆生主动到厂家协调、现场办公,设计了在环网柜线路侧部分线路端子处加装PT的技术改造方案,为孤岛成功并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主任带领我们攻克了8个难点,提出了4个关键创新技术。”课题组唐学用说,他对科学技术的孜孜追求和敢于攻坚的精神,令人敬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庆生与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并作为主动配电网实施典范参加了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览。

课题通过2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的研发,12个高级运用模块,11个新型成套装置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示范工程在30%以上渗透率工况下的优化稳定运行,分布式电源100%就地消纳,降低峰谷差20%以上,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以上。

“课题突破了我国在多种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协同优化与控制的技术瓶颈,提高了主动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研发和创新能力,促进了配电智能化产业升级。”国家科技部表示,此课题研发全部成果在示范工程进行实际应用,大力推进了主动配电网的实用化水平,对我国智能配电网应用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

几年间,曾经的“潮哥”成了“夜猫子”,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已是星星点点的白发。李庆生表示,科研道路漫长,仍将继续努力,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同时,他希望课题成果能为提高南方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水平作贡献,为公司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提供技术储备。



本文由中国电气网搜集整理,不代表中国电气网的立场,中国电气网承诺:我们不制造电气电力资讯,我们是电气电力资讯的搬运工。欢迎加入电气网。我们这里有你需要的电气信息。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在线客服